“粤”上新台阶丨一条鱼的两次关税战 如何“游”出更大市场

时间:2025-05-11 20:08:00

如果不是“关税战”,可能连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经济大省广东还头顶着中国“罗非鱼养殖大省”的名号。

在被誉为“中国罗非鱼之都”的广东茂名,2024年,这里的罗非鱼产量突破27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31.5%。

算下来,这已经是罗非鱼遭遇的第二次关税战了。2018年那会儿,当时出口市场相对单一的罗非鱼产业,几乎可以说是被当头棒喝。

出口遇阻不慌,转型升级谋新局

而这一次,当大家又替罗非鱼前景感到担心的时候,却发现不少罗非鱼从业者们虽然对出口美国市场确实有点担心,但对前景都挺淡定。甚至有些人反过来告诉我们:也没那么慌。

“关税的问题,其实也是一次机遇。”国联水产副总裁曹洛丁在采访中直言,“我们认为,这是一步一步走出对美国的依赖的过程。与此同时,我们在非美国市场也在持续地增长。”

从硬扛到硬刚,内销突围新打法

其实在上一轮关税风波后,很多企业一边“硬扛”一边找出路,罗非鱼也主动“游”向了新市场。今年一季度,茂名市罗非鱼出口达5.1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五成(51.1%)。如果你有机会去产业一线看一看,你会发现,现在的罗非鱼企业已经不是以前只有连片的水塘和简单的生产加工流水线了。品牌打造、消费者需求大数据分析、市场运营,电商平台成了不少企业的标配。企业开始琢磨国内市场的消费偏好,在国内,原本不怎么被市场接纳的罗非鱼,也在中国人的舌尖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我们针对国内市场,比如餐饮端,需要做菜品设计与应用;超市端还要做产品的视觉设计、消费沟通。”环球水产营销管理中心副总经理黄晓霞介绍,企业正在深入不同消费场景,找准“接地气”的方式。

吃过的亏,如今成了铺在脚下的路。经过这几年的历练,罗非鱼和它身后的产业,终于从“硬扛”到有资本“硬刚”。今年关税战刚刚出现,就有很多经销商主动飞到茂名,帮助罗非鱼打开内销渠道。

平台企业鱼类采销经理杜晓婷透露:“我们与相关企业通过沟通,达成了千万采购金额的计划。”她还透露,今年平台专门设立了“出口转内销专区”,“通过产品方向的补贴和流量倾斜,加快这条鱼在国内市场的布局和破圈。”

一条鱼的韧性,是中国企业的缩影

市场有涨有跌,企业怎么在风浪里成长?其实,看这条并不显眼的罗非鱼也能找到答案:你看它都能适应。只要活法够灵、方向找对,水草再多、风浪再急,它都能游出一片新的空间。出口遇冷?那就长出“本土化的鳞片”,转型内销;传统渠道受限?那就转向新平台。这既是罗非鱼的“适应能力”,也是中国企业的“生存韧性”。

(总台记者 刘帆 林铭浩 张琦 周驰森)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隋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