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讯(记者 郑玮 通讯员 李丽颖)在晋陕蒙三省区交界的黄土高原上,一种名为海红果的小众水果正从“深闺”走向产业振兴的舞台。这种兼具食用、药用价值的“果中钙王”,凭借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不仅为现代食品业注入新活力,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海红果,学名西府海棠,是中国特有的蔷薇科苹果属植物,主要分布于秦晋蒙三省交界处的黄河两岸。据《府谷县志》记载,其栽培历史可追溯至清代,当地群众称其为“摇钱树”,更有“家有5株海红子,顶养一个好儿子”的民谚。这种果树耐寒抗旱,能在海拔100米至2400米的黄土高原上生长,树龄可达数百年,现存2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仍枝繁叶茂,年产鲜果500公斤,堪称“长寿果”。
海红果的营养价值堪称“天然营养库”。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分析显示,其果实含钙量高达66.59mg/100g,居水果之首,被誉为“果中钙王”;维生素C含量达47.8mg/100g,并富含铁、锌、钾等多种矿物质及黄酮类化合物。传统医学认为,海红果具有健脾胃、助消化、补钙强骨等功效,尤其适合婴幼儿及老年人食用。
近年来,海红果的健康价值通过现代科学研究得到验证。府谷县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联合滨州医学院开展的系统研究,揭示了其三大核心健康功效。
抗氧化先锋,延缓衰老。动物实验表明,海红果提取物对DPPH、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达99%,能显著提升肝组织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MDA(丙二醛)含量。其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C的数倍,被誉为“细胞级抗衰剂”。
血管清道夫,护心降脂。在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实验中,海红果酒中剂量组使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分别降低28%、35%、42%,同时改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血流变指标。肝组织病理观察显示,脂肪浸润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得到修复。
骨骼守护者,补钙新选择。针对骨质疏松模型的研究发现,海红果浓缩汁能升高血钙、血磷等水平,增加股骨重量与宽度,改善骨小梁结构。中剂量组效果与阳性药阿法骨化醇相当,为天然补钙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于这些发现,海红果酒、浓缩果汁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列入“食品工业营养健康行动标志性成果”,成为功能性食品领域的明星产品。
海红果的产业化之路,始于对传统资源的现代开发。府谷县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府谷海红果”为核心,通过专利技术打造出海红果酒、白兰地、果汁等19种产品,年产能达5000吨,其“企业+基地+果农”模式惠及1000余户农民,累计支付海红果款1000多万元。
数据显示,2023年陕西省府谷县海红果种植面积达5.1万亩,年产量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5亿元。随着海红果酒酿造技术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这一“深藏黄土”的千年古果,正以科技赋能的姿态走向全球市场。目前,聚金邦公司正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精准营养产品,针对不同人群开发定制化健康方案。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崛起,这种千年古果或将书写更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