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应急管理厅联合教育等部门打造全民安全公开课校园版。

2024应急科普创新发展论坛。
湖北大鼓唱响应急安全知识,一经直播就获得全网点赞;动漫形象“楚小应”走进地铁专列,春运首日线上参与度破千万;防溺水警示教育片《一秒》走进校园,影响中小学生及家长超千万人次……近年来,湖北省聚焦“大宣传、大教育、大培训”,不断探索应急安全知识的创新传播方式,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让枯燥的安全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接受,共同绘就“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蓝图。湖北正在构建荆楚特色的应急科普体系,让安全知识真正活起来,走进千家万户,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应急科普力量。
意识不缺位 遗憾不再来
思:当一个个让人扼腕的事故发生,除了伤痛,更应让人反思和警醒的是,如何避免事情再发生,不再让缺失的安全意识带来悔恨的呼喊与泪水。
行:安全面前,人人都是主角,安全生产工作“大宣传、大教育、大培训”势在必行。
围绕“火、爆、塌、撞、淹、挤”等6个方面的事故成因,湖北加强各类安全事故的防范。避免事故发生,要把安全隐患排查到位,整改到位,更要从源头上加强宣传教育,不再让安全意识的缺位、安全素质的缺失带来遗憾。
去年3月起,湖北省全民安全公开课之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在麻城、襄阳、恩施等地开展。现场,湖北大鼓《应急知识保安全》将应急安全巧妙融入唱词中。这是湖北省应急管理部门近年来的创新尝试——将湖北大鼓、黄梅戏、荆州花鼓戏等荆楚地方戏非遗艺术融入应急科普。
在活动现场,除了湖北大鼓,还有利川灯歌《种瓜调》、情景歌舞《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生产每一天》、快板《安全永不忘》等节目,将安全宣传巧妙融入唱词中,赢得现场群众的热烈响应。市民唐文碧观后感慨:“这样的活动对我们帮助很大,学到很多知识,希望今后能多举办类似活动。”
在武汉地铁4号线上,一个头戴智能眼镜耳麦,身穿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制服,胳膊上戴着“湖北应急”红袖箍的卡通形象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湖北应急科普的动漫代言人“楚小应”。
“楚小应”以中华鲟为原型设计,其名字寓意“应民所急,有呼必应,有灾必应,一呼百应”。“楚小应”的三套服装形象,包括头戴智能眼镜耳麦、手夹“湖北应急”安全头盔或制帽、身穿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制服或专业救援服等,形象地展现了安全技术专家、防灾减灾科普专家和应急救援先锋的专业形象。
2024年9月11日至13日,第四届全国应急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在湖北武汉举办。活动承办单位——湖北省应急管理厅不失时机地端出了科普大餐,通过探索科普的“诗与远方”、揭开科普的“神秘面纱”、体验科普的“酸甜苦辣”三个板块,以全新的打开方式普及防灾减灾、居家生活安全知识,获得应急管理部领导在内的现场观众和全国网友点赞。之后,聚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去年以来推出近10场全民安全公开课(校园版),为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的学生,分三个年龄阶段定制应急科普课程,用交通篇、危险化学品篇、物理实验篇等现场演示,寓教于乐,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安全的种子”,受到师生交口称道,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
前置关口 化险先行一步
思:事故发生后再去救,要付出数倍甚至百倍的代价。怎么立足防,精准应对挑战?
行:安全意识与安全能力必不可少。不同季节、不同人群面临的安全风险不同,应急科普必须有针对性。
立足防,宣传教育要让所有的责任主体都有安全意识,有相应的安全技能,人防、物防、技防、管理防“四防”之中,安全意识培育、安全技能提升是重要的“人防”工程。
在此方面,湖北省应急管理部门坚持“一对一”定制应急科普内容,提升不同人群安全意识,使其掌握必要的事前防范知识和事后避险自救能力。根据各季节风险特点,湖北省有针对性地开展差异化科普。春季森林火灾风险高发,联合武汉地铁集团打造“龙咚锵”冬季应急科普地铁专列,重点宣传森林防灭火和节日安全用火用电知识,受到公众广泛好评。
夏季是溺水事故多发期,尤其针对儿童群体。针对这一情况,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组织防溺水直播课,在暑假前组织拍摄防溺水警示教育片《一秒》,联合省教育厅组织全省中小学生及家长观看,传播量超过1000万。现在,防溺水等知识宣传已纳入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
针对企业员工,湖北省聚焦动火作业、有限空间、高处作业等常见风险,上好企业安全直播课,每场收看人次超过百万,切实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针对传统纸媒爱好者,推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湖北省公众应急知识手册》《防灾减灾应急知识手册》《湖北省风险普查主题应急科普丛书》等多类科普书籍,受到好评。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双院院士李德仁亲自作序推荐了新近出版的《公众防灾避险手册》。
“我们正在探索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应急科普实践中的应用场景,把优质科普内容生产和高效精准传播作为AI赋能应急科普的重要着力点。”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群防群治 合力筑起防线
思:应急科普需要社会共治才能形成持久影响,如何汇聚多方力量构筑群防群治安全防线?
行:横向联合多个部门,汇聚四面八方的力量;纵向发动基层,使基层动起来。
去年7月9日晚,秭归县沙镇溪镇三星店村出现滑坡险情。地灾监测员张家红第一时间发现滑坡隐患并及时上报,通知村民撤离,和镇村干部一道转移群众,使全村74户206人在灾害发生前全部安全撤离。湖北近两年来共有66起防灾避险成功案例被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其中不少是在接受科普宣传后主动转移避险的。
应急科普宣传工作的多部门联动已成为常态。应急部门携手团省委,大学生志愿者寒假课堂讲冬季应急科普安全课;联合总工会,举办“安康杯”知识竞赛;联合科技部门,连续两年举办应急科普创新发展论坛,院士专家畅谈最新成果、业界新秀展示新质装备;联动教育、交管部门,全民安全公开课异彩纷呈。
湖北连续四年举办全省应急科普讲解大赛,62名优秀讲解人才脱颖而出。来自黄冈市应急管理局的付凡格拿下第三届全国应急管理科普讲解大赛全国第二名。这些优秀人才成为应急科普的“蒲公英”。
除专业讲解员外,湖北还形成了多层次应急科普队伍:50名“荆楚楷模·最美应急人”、600多名省级应急管理领域专家、2100多名综合执法队员、4.8万名基层灾害信息员、11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常年活跃在一线,打通应急科普宣传“最后一米”。目前,湖北应急科普作品库已入库作品300多件。
头顶雨云厚重,电光闪烁其中,雷声轰隆,巨浪仿佛要溢出近30平方米的弧形巨幕。郧阳区近日防灾减灾安全体验馆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市民参与自然灾害体验、应急救援模拟操练正式有了“练武场”。十堰、襄阳等地按照“一县一馆”要求推进应急科普体验馆建设,部分乡镇、社区开辟应急科普宣传角。从全省91家应急体验(训练)场馆中,选择6家基础条件较好的场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发放1.25万张参观门票,2万多名群众入场接受科普教育。
在利用新媒体方面,“湖北应急管理”政务新媒体矩阵“台、网、微、抖”全面铺开,其微信公众号获评中央网信办“2024年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湖北省应急管理网络学院”公益平台注册学员达106.76万人,常年开设有限空间、居家防火等17个科普专题。乡村地区,29万个农村应急广播终端成为应急科普传播的重要载体,让偏远地区也能及时接收灾害预警和安全提示。
“应急科普是普惠人民、服务发展的崇高事业,潜能无限、生命常青。”省应急管理厅负责人表示,抓好应急科普工作,正能量是总要求、优环境是大前提、好作品是强支撑、能触达是硬道理。他们将发扬湖北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凝聚全社会力量,坚持应急元素、坚守科学内核、坚定大众普及,续写新时代应急科普事业创新发展的湖北篇章。
撰文:李伟 虞亦 图片由省应急管理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