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地表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山西省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时间:2025-05-22 19:21:00

在六五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5月22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同志向社会通报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据介绍,2024年,我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以美丽山西建设为统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绿色低碳发展纵深推进。2024年,国家下达的各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多项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30,同比下降4.4%,实现七年连续下降;优良天数比例为74.2%,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大家比较关心的PM2.5平均浓度达到36微克/立方米,与2023年相比下降了2.7%,已经连续四年每年下降1微克。PM10平均浓度达到69微克/立方米,与2023年相比下降了6.8%,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SO2平均浓度达到10微克/立方米,与2023年相比下降了16.7%。NO2平均浓度达到28微克/立方米,与2023年相比下降了9.7%。 

地表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全省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部达到四类及以上水质,优良水体比例为94.7%,其中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1.5%,汾河入黄口庙前村断面首次达到三类水质,黄河干流(山西段)连续3年保持二类及以上水质;海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连续2年达到100%。  

地下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全省共监测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井254眼,其中二类水质井47眼,占比18.5%;三类144眼,占比56.7%;四类42眼,占比16.5%;五类21眼,占比8.3%。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三类标准评价,达标191眼,占比75.2%。

城市声环境质量整体较好

全省昼间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平均等效声级为51.2分贝,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全省昼间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平均等效声级为65.6分贝,较2023年下降0.2分贝,强度等级为一级。全省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1.9%和80.4%。

自然生态质量基本稳定

全省生态质量指数值为56.70,生态质量为“二类”,与2023年基本持平。

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全省空气、地表水、城市地下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土壤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处于正常本底涨落范围内,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低于国标规定的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并州新闻‬ 记者‬ 阎轶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