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筋混凝土的骨架里,在飞扬的尘土中,总有一个身影,他日复一日地例行项目巡查、检查进度细节、验收施工工序,让精益求精的匠心追求成为建筑的“血液”,让项目标准化建设成为“指向标”,他就是济南能源工程集团所属济南热电工程有限公司项目三部副经理刘森。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担当,他用施工图纸的红笔批注编织着铁军匠心,以坚守一线诠释能工铁军的责任担当。
运筹帷幄 疾进不辍
展露能工进度“锋芒”

由于石热入济4#中继能源站(二期)项目建设具有工期紧、面积大、设备多、管道长的特点,建设难度远超一期。当时间化作轰鸣的战鼓,每一个急促的鼓点敲击着刘森的心。他深知,早一日竣工,就能早为城市能源供应增添一份保障。接到施工任务后,刘森第一时间赶往项目现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迅速制定出精确到“小时”的施工计划,通过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施工方案等方式,科学合理调配人力与设备资源,实现“问题不过夜”的高效联动。
由于项目二期建设工期贯穿雨季,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天气影响,刘森积极协调各方力量,采用“三班倒”的作业模式,人歇机不停。在设备安装的关键阶段,他亲自驻守现场,实时解决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设备按时就位。在刘森的带领下,项目团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分夺秒、日夜兼程,最终顺利完成1030工艺设备系统管道贯通的要求。

持恒砺进 恪审精研
打磨精工品质“璞玉”
起步区大桥燃气热源厂2×58MW燃气锅炉项目关乎附近居民冬季供热的安全与稳定。在刘森看来,匠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被量化的一个个具体数字。在项目启动之初,他便建立了一套严格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每一道工序的施工,刘森都亲自把关记录,确保每一批次材料、每一道施工环节都符合高标准要求。他坚持以“隐患清零”为目标,及时化解施工难题,优化施工组织策划,通过实施动态风险预警与应急联动模式,应用公司数字化管理及巡检设备建立三级验收及第三方检测机制等方式,确保项目安全质量全面受控,并于既定日期顺利实现锅炉设备高质量稳定运行,以匠人之心淬炼能工品质“圭璋”。
拓新驰梦 妙悟精研
书写能工风采“新章”
在项目建设的征程中,技术难题如横亘前路的巨石,常常不期而至。面对“拦路虎”,刘森突破传统思维定式,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每一个创新契机,在困境中开辟“新路径”,为项目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热源厂的建设中,刘森主持研发的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得到有效利用,在烟气余热的有效收集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的效率,并荣获山东省区域能源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在管网的施工过程中,刘森带领团队通过多工况模拟、建模,研发出《一种供热流量调节组件》实用新型专利,并在项目建设加以应用,实现科技创新与项目建设“双向奔赴”,为推动项目建设注入动力源泉,彰显能工风采“新章”。
地下的热力管道还在延伸,施工蓝图仍在突破,能工铁军的故事,仍在每一个工地续写。刘森用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证明,平凡的岗位,也能成为匠人成长的沃土;细微的工作,亦能折射出责任的光芒。展望前路,他将以更昂扬的姿态,持续为工程建设事业注入澎湃动能。(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韩林燕)